九游会老哥必备的交流社区_俱乐部论坛帖子Ag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News

资讯动态

公司动态 媒体报道 节目冠名
从“温州一块石”到“黄浦江一粒沙” ——专访均瑶集团总裁王均豪
2022-09-19

党的二十大将于2022年10月16日召开,《国际金融报》隆重推出“非凡十年大型访谈”,特别邀请一些国内外金融机构和企业参与,以个体的成就折射总体的非凡,从不同的角度畅想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共同喜迎二十大!请看来自均瑶集团的报道!


回顾过去十年的非凡历程,中国经济乘风破浪、稳健前行,取得了诸多历史性成就。在这浓墨重彩的十年中,一批民营企业跟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规模不断壮大、财富不断积累的同时,也通过自主创新积极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均瑶集团便是其中之一。


上世纪90年代,温州三兄弟王均瑶、王均金、王均豪大胆地走上了创业之路,从包机到创办乳业公司,集团化经营格局形成。在世纪之交,均瑶集团从温州来到上海,回顾当时整个团队迁至上海,三兄弟中最小的王均豪称,这是从“温州的一块石头”变成了“黄浦江的一粒沙子”。


“到上海二十来年,前十年是打基础,后十年是快速发展,特别是我们各个板块这十年往高质量发展,应该来说取得了很明显的成绩。”访谈期间,王均豪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均瑶集团希望能够把每一个板块都做到全国民营的前茅,乃至有国际竞争力。


而在这非凡十年,乃至创业至今的三十多年里,均瑶集团从发展民营航空、创办乳业公司、到参与金融国资混改、出资兴办教育、投身科技创新和健康产业,每一个板块发展都顺应着国家发展的战略部署,与时代同频共振。


三十而立


如果将一家企业的发展视作一个人的一生成长,那么均瑶集团刚度过而立之年,正处于一个崭新十年的起点。


2021年7月28日,是均瑶集团创业30周年的纪念日,这时的均瑶已经是汇聚了2万名职工,规模进入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的集团,而在30年前,几个年轻人才刚刚在浙江温州的土地上跨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上世纪90年代初,是国内国际环境都极其复杂的年代,挑战严峻,但机遇尚存。或许是出于温州人骨子里的敢想、敢拼、敢闯、敢走,来自温州一个渔村的王家三兄弟从80年代就开始在多个行业里摸爬滚打闯天下。


王均豪称第一次创业是“夹着皮包跑供销”,“当时改革开放初期大家都睡火车座位底下,一无所有,身体确实很疲惫,不睡不行了,站不住了。”在那个年代,交通不便使得在外拼搏的年轻人回乡往往需要火车转汽车,历经几十个小时,过程异常艰辛,善于发现商机且有魄力、敢行动的三兄弟便是从这个过程中第一次抓住了航空业的机会。


1991年7月28日,王氏兄弟承包开通了长沙—温州首条私人包机航线,也开辟了中国内地民营包机的先河,当时的媒体将这一创举称作“胆大包天”。随后在1992年8月,国内首家民营包机公司——温州天龙包机有限公司成立,陆续开通了全国各大城市数十条包机航线。


随着航空包机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王氏兄弟再一次展示出了“敢闯敢拼”的温商精神,将目光放远至其他领域,以寻找更多商机:1994年创办了温州均瑶乳品公司,均瑶乳业开始起步;1997年温州均瑶宾馆投入运营;1998年又拿下近百辆温州出租车永久经营权证……自此,均瑶集团化的经营格局初具雏形。


随着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不断发展,均瑶集团走出温州成为必然。1999年12月,均瑶集团在上海浦东康桥开发区征地270亩,集团总部正式迁入上海,也由此开启了王均豪口中的“第二次创业”。


“我们当时在温州开玩笑,包括我大哥(王均瑶)也说过,在温州已经形成了一个企业像一块石头,如果再想发展进行下去,必须要站在中国的最高点乃至世界的中心,所以选择上海。”刚搬来上海时,团队并不适应,但立足上海也让均瑶的发展站上了另一个高度,王均豪称:“我们在温州是一块石头,到这里变成一粒沙子,黄浦江的一粒沙子,开始具备更国际化的视野去思考问题。”


从温州到上海,已经有20余年,王均豪称:“前十年是打基础,后十年是快速发展,特别是我们各个板块这十年往高质量发展,应该来说取得了很明显的成绩。”


回首望去,均瑶集团每一次战略调整均与国家政策导向相连,每一步跨越都与国家发展迈着一致的节奏,这一点在均瑶集团的核心航空主业发展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2002年8月18日,经国家民航总局批准,均瑶集团以18%的股份入股武汉航空公司,与东方航空等公司共同组建“东方航空武汉股份有限公司”。均瑶集团以民营企业的身份入股国家主业,首开民营企业进入国家民航主业先河。


2005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经济36条”)出台后,上海提出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个中心。均瑶集团首批申请筹建民营航空公司,2006年09月,吉祥航空HO1125航班满载乘客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降落长沙黄花机场,从胆大包机到吉祥航空首航成功,均瑶集团15年飞天梦圆。


2014年2月,中国民航局印发意见,优化中国低成本航空运营环境,引导和鼓励航空公司实践低成本运营,低成本航空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同年,均瑶集团旗下低成本航空公司九元航空经民航局批准筹建,落地广州,并于当年年底实现首航。


国企改革持续深化,2019年,均瑶集团与东方航空再次“谱写情缘”,两大集团交叉持股,整个交易规模合计超过人民币130亿元,成为当时中国民航业规模最大的一笔股权交易,这起央企民企交叉持股也被称为是民航业混改的新标杆。


从0到1


除了积极参与民航强国建设,在快速发展的过去十年间,均瑶集团在航空主业之外的业务版图扩张,也与国家发展和时代前进同频共振。


上海不仅是国际航运中心,同时也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为了更好地参与上海金融中心建设,2013年,均瑶集团旗下成员公司上海东瑞成立,这是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设立的一家全国性保险代理公司;随后在2015年,均瑶集团作为主要发起人的上海华瑞银行开业,该行系全国首批、上海首家民营银行;2016年,在各地国资改革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均瑶集团重组爱建集团,使后者重归民企阵营,也打响上海金融国资改革“第一枪”。


不止于此,均瑶集团把眼光落在了国家科创建设的重要战略产业上。在这个过程中,王均豪也进入了一条新的赛道,开启了其人生中的“第三次创业”。

在科创板块,均瑶集团首先瞄准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有着重要位置的新材料。2015年年底,均瑶集团联手上海交通大学、淮北市政府等单位组成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筹备陶铝新材料市场化应用业务,并在2017年9月注册成立了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着力于纳米陶瓷铝合金的应用、产品研发、技术支持。


作为一种高刚度、高强度、抗疲劳、低膨胀、高阻尼、耐高温的新材料,纳米陶瓷铝合金可以替代进口材料,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场景,对节能减排方面意义重大,但创业初期实现“从0到1”并不简单。


王均豪向记者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在推销新材料产品的时候,王均豪第一个找的人便是同为浙商的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在展示了新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并放话称“这个材料技术在世界遥遥领先”,却被李书福调侃“别被骗了”。


王均豪并没有因为第一次的拒绝直接放弃,而是不断地通过实验,一步步验证新材料的可行性,“做的是汽车的前转向节,它原先是铸铁的,我们这材料上去,最后通过一两年实验,比铸铁(重量)减轻了65%”。


2020年均瑶集团加大科创投入,完成对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控股,进一步推动了陶铝新材料产业化深度发展。如今,陶铝新材料在活塞和电池托盘领域的应用均已做到世界领先,并完成量产,还打破了国外对高密度功率柴油机活塞的技术垄断,陶铝新材料地板支撑梁也已列装在国产大飞机C919上。


王均豪也坦言:“一个新材料,它没有标准,没有体系,要推进去做很长的周期性的事业,也蛮累的。”但对于科创板块的业务,均瑶集团的态度不是急功近利,而是要打造拳头产品,努力攻坚新技术,研发国家急需的“反卡脖子”产品。进入全新的领域,虽然有挑战,但不怕质疑,用心钻研,在陶铝新材料的研发中,均瑶是如此,在模拟机产业上,均瑶亦是如此。


飞行模拟机属于跨学科高端装备制造,此前研发生产一直被欧美企业垄断,使得中国航司在国际采购中处于被动,成本居高不下。2019年,均瑶集团旗下的上海华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和做陶铝新材料一样,均瑶集团还是采用和专业团队合作的方式,联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家团队,专注于航空领域的技术创新。


如今,华模科技已在飞行模拟机领域打破国外垄断。2020年9月,由华模自主研发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A320 Neo/Ceo全动飞行模拟机通过中国民航局D级鉴定,并成功交付航空公司使用。同年,该产品成功中标中国商飞“实时仿真与网络接口系统”项目,标志着国产模拟机已取得中国商飞认证。2022年2月,国内首台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等级波音737Max机型模拟机已完成生产组装,目前在进行生产调试,预计年底完成工厂验收。标志着中国已拥有世界两大客机生产商模拟机的核心自主研发和生产技术。


均瑶集团科创领域持续探索,收获与荣誉诸多,但记者注意到,在2020年底,王均豪从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高管团队中退出。当被问及为何从“第三次创业”的公司中退出时,王均豪称:“种子出来,我已经看到它发芽了,那就让专业团队去做,所以我就退出来,我退出来就为了干这个事。”


说这句话时,王均豪指了指面前的一盒饼干,这是他最近两年所带领的团队研发出来的新产品,他说的“这个事”便是他人生中的“第四次创业”——益生菌。


第四次创业


从 “胆大包天”,到走出温州成为“黄浦江的一粒沙”,再到 “为上海科创中心做点事”,王均豪的前三次创业与时代同频,第四次创业依然是如此。

“国家提出健康中国,我又是从牛奶开始,快消品开始出来的,所以我在战略选择的时候,选来选去,最后找到了益生菌赛道,毅然决然地实施到今天。”对于这两年的创业新项目,王均豪称:“我是很满意的,虽然目前只在线上销售个把亿,但我无比开心。”


大健康时代,益生菌行业在近两年异军突起,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根据中国保健协会的数据,2020年,国内益生菌产品的整体市场规模就已经达到约879.8亿元。欧睿国际数据亦表明,当前中国益生菌消费市场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并且仍在以每年11%-12%的速度快速增长。


均瑶集团旗下消费板块——均瑶健康自2020年8月上市后,便开启了微生态科技转型,以功能性益生菌为核心突破,开展人体全链微生态益生菌系统研究。


在采访间隙,王均豪打开摆在面前的益生菌饼干和益生菌咀嚼片,这些产品已经成为了他日常生活必备,不仅他自己经常吃,身边的朋友也在其不遗余力地推广下,成为了益生菌产品的忠实消费者。


记者注意到,消费者可以直接在均瑶益生菌产品的包装盒上看到相关发明专利证书,很少有厂家会这样做。和开展陶铝新材料、飞行模拟机业务一样,在研发益生菌产品时,王均豪继续坚持“科学家+企业家”的道路,甚至与江南大学签了长达20年的战略合作协议。“我们最后选择的是世界排名第一的江南大学,它的食品工业排名世界第一,同时它的益生菌专利菌数也是世界排名第一。”王均豪在采访中表示:“科学家+企业家,1+1要等于11,才是发挥两个人最大的作用,我希望我们两个(均瑶集团和江南大学)1+1=11能够让益生菌走向世界。”


益生菌行业的前景已被广泛关注,目前已有多家乳企、药企、医疗健康领域的企业乃至互联网企业纷纷入局,但在王均豪看来,目前益生菌市场的竞争还远没有到红海。


“每一株菌要开发N多个产品,饼干的、粉剂的、块状的……做成饼干的就可以有十几种,大家也刚开始知道做成饼干,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就是让消费者方便、健康、快速有效地消费,我们才做到这一步,所以还没有正式打市场。蓝海之门刚打开,我们也才摸到门。”比起行业竞争,王均豪更在意的是益生菌行业能够健康发展,其向记者表示:“因为我经历过行业的危机,我希望能够行业不要再走三聚氰胺那条路、大头娃娃那条路,这也是我作为一名中国人、中国企业家,应该具备的责任。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共同让益生菌的世界同步的技术领先,不要把自己行业搞垮掉,这是我的一个初心。”


目前,均瑶益生菌产品主要在线上渠道销售,营收占比暂时还不高,但据记者了解,均瑶健康很快将在销售渠道上有新动作,对于益生菌产品的未来,王均豪也有自己的“野心”。


“我们民营企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就像我三十几年的创业经验已经有了,这时候应该是去思考更长远的东西,没做过的事情。”提及人生中的第四次创业,王均豪直言:“我希望能够干一些我们民营企业家们都没干过的事情。”


在王均豪看来,中国的快消品走向世界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并非完全不可能,目前均瑶健康的益生菌产品在技术上已经做到了世界领先,其希望能够做世界益生菌的领跑者,真正让中国的快消品走向国际。

分享:
Ag九游会老哥俱乐部